時間:2022-05-06 16:43 點擊:
次
商標即是商品的門面,知名商品的商標大多都是因為商品質量過關被廣而告之的,但是,有些商家為了給剛剛問世的商品找到靠山,想用投機取巧的手段蹭熱度,擴大知曉率,就在商標上下起了功夫,什么“流翔”“草泥馬”“孫悟空”等商標橫空出世,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因此了不少侵權官司。
公眾人物姓名不能當商標!
依據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按通常的理解,姓名權是一種人格權。但公眾人物的姓名權,在人格權之外又具有極強的財產權屬性。一個品牌或一個產品,之所以要搭上公眾人物,就是要在傳播辨識度上強化競爭優勢。商標法明確公眾人物姓名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就是要防止市場競爭者通過“搭便車”的方式來擾亂市場秩序。
而此次發布的《規定》進一步明確,商標標志或者其構成要素可能對我國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負面影響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屬于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的“其他不良影響”。
將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領域公眾人物姓名等申請注冊為商標,屬于前款所指的“其他不良影響”。因此,根據商標法,上述公眾人物姓名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用商標搭明星“便車”行不通!
在現實生活中,影視、體育明星的名稱被企業搶注成商標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喬丹商標爭議行政糾紛系列案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對于這一領域的糾紛,此次《規定》的第二十條明確,當事人主張訴爭商標損害其姓名權,如果相關公眾認為該商標標志指代了該自然人,容易認為標記有該商標的商品系經過該自然人許可或者與該自然人存在特定聯系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商標損害了該自然人的姓名權。
當事人以其筆名、藝名、譯名等特定名稱主張姓名權,該特定名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與該自然人建立了穩定的對應關系,相關公眾以其指代該自然人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這也就意味著,試圖用商標“搭便車”的做法將行不通。
影視作品、角色名稱能否用作商標?
《規定》第二十二條明確,對于著作權保護期限內的作品,如果作品名稱、作品中的角色名稱等具有較高知名度,將其作為商標使用在相關商品上容易導致相關公眾誤認為其經過權利人的許可或者與權利人存在特定聯系,當事人以此主張構成在先權益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不過,對于這一問題的處理也不能一刀切。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表示,在強調對角色形象著作權的保護的同時,另一方面,要注意防止侵害社會公眾對公共的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必須要注意這個度。
山寨商標混淆視聽怎么辦?
《規定》第十二條明確,當事人依據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二款主張訴爭商標構成對其未注冊的馳名商標的復制、摹仿或者翻譯而不應予以注冊或者應予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綜合考量如下因素以及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認定是否容易導致混淆:商標標志的近似程度;商品的類似程度;請求保護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程度;相關公眾的注意程度;其他相關因素。
商標申請人的主觀意圖以及實際混淆的證據可以作為判斷混淆可能性的參考因素。
《規定》還在第十三條中明確,人民法院應當綜合考慮如下因素,以認定訴爭商標的使用是否足以使相關公眾認為其與馳名商標具有相當程度的聯系,從而誤導公眾,致使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引證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程度;商標標志是否足夠近似;指定使用的商品情況;相關公眾的重合程度及注意程度;與引證商標近似的標志被其他市場主體合法使用的情況或者其他相關因素。